光穩定劑機理的研究與應用進展
光穩定劑品種繁多,按作用機理一般可分為四類:
1、光屏蔽劑,包括炭黑、氧化鋅和一些無機顏料;
2、紫外線吸收劑,包括水楊酸酯類、二苯甲酮類、苯并三唑類、三嗪類、取代丙烯腈類等有機化合物;
3、猝滅劑,主要是鎳的有機化合物;
4、自由基捕獲劑,主要是受阻胺類衍生物。目前世界上光穩定劑發展最快的是受阻胺類,由于受阻胺光穩定劑(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簡稱HALS)具有捕獲自由基、分解過氧化物的能力,穩定效果比紫外線吸收劑高2 -4倍,因而自20 世紀70年代日本首次開發出HALS后,在國際上受到普遍重視,得到廣泛開發和應用,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助劑之一。國外許多化學公司相繼步入了HALS的開發和生產行列。除最早進行HALS開發研究的瑞士Ciba-Geigy公司和日本三共公司外,美國的氰胺公司、古德里奇公司、博格-華納公司,日本的住友化學公司和旭電化工業公司,德國赫斯特公司都先后開發出自己的受阻胺產品,前蘇聯也研究了HALS并開發出系列產品。北京化工三廠、山西化工研究所、北京助劑研究所等單位也研制和生產出了國內的受阻胺產品。進入20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HALS抗熱氧穩定化功能的開發,HALS又有了新的應用領域。
我國HALS的開發研究始于1974年,20世紀70年代末,山西省化工研究所率先推出國內第一個HALS品種GW540,它將受阻胺官能團與亞磷酸酯結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屬多功能型HALS,迄今該產品仍主導國內消費市場。其它系列產品還有GW508、 GW608、GW650、GW310等。北京化工研究所的產品有京5、京6;中科院化學所有PDS等。PDS是聚合型受阻胺光穩定劑,其光穩定效果、耐熱性、耐抽提性以及與樹脂的相容性等均好,但抗氧性較差,與某些抗氧劑并用仍像其它傳統的HALS一樣,可能產生反協同效果。近10年來我國已建成投產10多套HALS原料與產品裝置,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部分原料與產品還打入國際市場。國內開發的新一代聚合型光穩定劑GW622,在北京朝陽區花山助劑廠已建成300t/a裝置;北京化工研究院將GW622與復合抗氧劑B215組成無毒防老化體系,替代有缺陷的GW 540-2002體系用于聚乙烯農膜,防老化效果長達18個月以上;中科院化學所研制生產的GFW100HALS與樹脂相容性好,加工安全,可用于低密度聚乙烯農膜和電纜制造;山西化工研究院開發成功由丙酮與氨直接合成三丙酮胺的工藝路線,在此基礎上承擔了以三丙酮胺為原料的聚合型HALS GF901、902 及反應型HALS GW-628 和UV-419的研制,目前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非堿性HALS品種GW 757也在探索之中。 另外,國內其他科研院所在HALS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隨著我國石油化工的飛速發展,聚烯烴產量將迅猛增加,各類穩定劑的最低需求量也將隨之增加,預計2005年、2010年我國光穩定劑的需求量將分別超過3 500t、5 000t,由此可見,近幾年我國光穩定劑的需求量將快速增長,而現有的一些產品又面臨著將被淘汰的局面,因而勢必造成光穩定劑大量奇缺,特別是HALS產品奇缺。
目前我國光穩定劑的質量、品種與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合成材料發展的需求,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光穩定劑行業應努力開發和生產新品種,加速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的光、熱穩定性、耐水解及耐油性。降低產品的揮發性、毒性,增加與聚合物的相溶性。增加品種,特別是高性能、多功能、長效、無(低)毒品種應是生產與發展重點,復配、高分子量、低堿性仍是開發新品種的重要途徑。不斷降低現有產品成本,實現規模化經營,建議有關部門統一規劃,依托有關科研機構盡快組織一些關鍵中間體和當今世界主導重點產品的技術攻關,開發生產高效多功能的產品,適應合成材料的發展要求。另外要加大對有關光穩定劑機理 性能,應用方面研究,根據國內原料特點,開發符合各種產品要求的光穩定劑系列產品。
相關資質
-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 中國農用塑料應用技術學會農塑制品分會,副會長單位
- 全國塑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老化方法分會,委
- 美國塑料工業協會SPI,會員單位